孩子磨蹭一般来讲有三个缘由,一是天生的性子慢;二是孩子不喜欢做某件事情,故意磨蹭;三是父母没培养孩子培养好的行为习惯,没给孩子拟定适合的行为规则。
父母要正确对待和认识孩子的磨蹭,这点尤为重要。由于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磨蹭,大多时候都会觉得是孩子是什么原因,就是没从我们的身上找问题,于是对孩子大吼大叫,结果孩子不只不会快,反而愈加的磨蹭。其实,孩子的磨蹭与孩子本身没直接的关系,重点是父母的怎么看和做法。教育和改变自己,才是最高境界的家庭教育。
对于天生慢性子的孩子,父母要掌握接纳孩子,并尊重孩子的慢步伐,由于天生的性格特点非常难改变。假如强行让孩子跟上父母的步伐,会让孩子失去自信,而没自信是比磨蹭更可怕的结果。
对于孩子不喜欢做某件事情而磨蹭,需要父母有同情心,理解孩子为何不喜欢做这件事情。对于有的不喜欢的事情,可以选择不做,选择孩子喜欢的事情做。对于孩子不喜欢却需要做的事情,则需要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和拟定肯定的规则。
那样,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需要培养孩子什么好的行为习惯、拟定哪种规则呢?
第一与孩子协商拟定作息时间,培养专时专用的习惯。以早起上学为例,以固定的出家门的时间为节点,父母可以先察看,假如由孩子自己完成洗漱、着装、吃饭,需要多长的时间。假如孩子需要半个小时,则再提前10分钟叫醒孩子。在实行的过程中,孩子完成得非常不错,需要准时鼓励,形成良性循环;孩子未完成好,再接着探寻缘由。
第二,让孩子掌握自己承担后果,培养负责任的习惯。不少父母看到孩子磨蹭,一边唠叨抱怨,一边帮助孩子完成一些事情,譬如整理书包、穿衣等。父母的这类不忍心,日积月累,使得孩子没好的行为习惯。建议让孩子迟到几次,被老师批评几次,让孩子掌握自己对自己负责。
第三,奖惩结合,培养学习有效率的习惯。譬如,晚上的作息时间可以和孩子商量分为吃饭、做作业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、洗漱睡觉等几个阶段。在做作业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两个时间段上实行奖励和适合惩罚。